在网络上军事文章评论中,有很多对于解放战争中发生的孟良崮战役,有着很多不一样的看法。当时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领导的国民政府王牌军队七十四师,之所以他们在此战役中全军覆没,完全是因为张灵甫的战术不对,因为贸然前进才导致被我军歼灭的下场。纵观近代的革命史中,党领袖一直觉得“保留实力,歼灭敌军”是战争的内在。所谓的歼灭战,也就是说高效率、速度结束战斗。大家也知道当时我党部队的劣势有多大,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人员上都不占优势。如若想从被动化为主动,那必定只能打歼灭战,这样才能在最快速度的情况下,最高效地降低敌人的战略主动。那么话说回来,很多人对这样的说法都没有质疑,但是当时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当代白起”粟裕将军,在回忆录却直接推翻这样的论点。其实经过多个资料证实,张灵甫采用孤军冒进、白送给我军的说法是不切实际的。毕竟没有反映国军七十四师的进攻意向,也没有体现出我军“神机妙算”的战略计划。那么身为国民政府王牌军队的七十四师,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会被全部歼灭?国军七十四师在孟良崮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小瞧了张灵甫呢?
在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长按点赞2秒并关注一下,动一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一个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内容。
战局形势
一九四七年三月份,解放战争也进行了长达八个月,战局形势也异常的紧张严峻。
展开剩余93%解放战争刚刚爆发,因为接受了投降日军的武器装备和美国对其的支持,仗着四百三十万大军对我党解放区域发起全面进攻。
老蒋声势浩荡地对我军解放区域展开攻击,前期确实也效果显著,国军相继占领了一百零五个解放区域的城市,此时的老蒋也认为全国沦为他的掌中之物已经指日可待。
孟良崮战役图
但在这样的辉煌战绩下,国民政府所付出的代价,那就是自己部队规模已经逐渐地变得清晰。
国民政府当时在战场前线所出动的部队规模,已经从一百一十七个旅慢慢地缩减到八十五个,而且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国军就被解放军歼灭了七十一万的人员。
国民政府是占据了很多区域,但是相对应着也就需要更多的兵力进行驻守,一线部队的作战实力也就更加地缩小。
鉴于这样的情况,老蒋也就为此更换作战计划,将全面攻击改成重点攻击,也就是说老蒋要派遣重兵,对我党主要地区实施攻击。
然而对于我党重要解放区域来说,无疑就是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如果老蒋重兵进攻陕北解放区,那么应该也就是政治上的问题;进攻山东解放区的话,则可以改变整个解放战争的局势。
山东解放区不止有我党华东野战军进行驻守,同时还是关内区域最大的解放区,而且地理位置处于优势,还是当时我党重要的经济战略中心。同时山东解放区还可以无时无刻威胁着当时国民政府所看重的南京和上海,也是国民政府海运到东北的重要枢纽。
所以老蒋方面就对山东解放区域视为“重点攻击对象”,甚至还称为“党国的命运在此一举”。老蒋为了“党国的命运”,集结了二十四个师和六十个旅,一共四十五万余人。
这次集结的部队规模,相当于老蒋用于重点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不仅人数多,还全部都是王牌部队,武器装备那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粟裕将军
老蒋将此战看作党国的命运,所以也就将国军五大王牌部队的三个,全部都派遣了下去。国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以三个王牌部队作为中坚力量,同时分别组建为三个兵团。
国军三个兵团中,兵力多达十七个师二十五万人,他们的战略任务就是机动突击。国军剩下的二十万人,主要任务就是驻守战略位置和进行支援。
老蒋搞如此大的动作,集结王牌主力部队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攻击,可见他的决心和期待有多大,也能看出此次作战对他来说有多么的关键。
我们也都知道,国民政府军队在抗日的时候,一直就是输多赢少的情况。
老蒋虽然军事能力不足,但是好在还吸取了多次被我军击败的教训,采用了集中兵力、步步紧逼的战术,使用自己强于我军的装备和兵力,主动让我军跟他们进行交战。
老蒋的这一举动虽然不够英明,但对于国军来说,确实是扬长避短的办法,因为敌军这样的战术确实可以让其避免被我军长驱直入。
孟良崮战役
老蒋指挥部队缩小了合围圈,准备首先将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攻下这两个解放区也就相当于完成他统一的美梦。
国军强于我军的兵力和武器优势,敌军只用了十五天就强行攻占了鲁南一带,给当时驻守在山东解放区的华东野战军,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
毛主席
国军顾祝同带领二十四个师和六十个旅四十五万的兵力,采用“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术,妄想将华东野战军追击到胶东海边,随即逐个歼灭。
华东野战军为了应对敌人的这一举措,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打打停停,在机动中调动对手,只不过因为敌军一直采用重点进攻的目标,这个战术也就没有非常高效的效果。
在一九四七年五月,我党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开始进行转移集结,以此来寻找最适合的战机。国军顾祝同发现华东野战军向东转移,害怕我军跳出包围圈,于是他下达命令让部队进行追击。同时国军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带领着的七十四师、二十五师和八十三师朝着沂水推进,七十四师也就处于阵线的最中央。
国民政府军队的想法也就是从中央区域进行突击,直接朝着华东野战军的总部发起进攻。
国军声势浩大,华东野战军从实力来看确实是不利的,而且国军七十四师就在我军前方,届时我军只需要做个调整,就可以完成对其五比一的人员压制。
当时华东野战军的总指挥是粟裕将军,他被世人称之为“当代白起”,为了应对这样的局势,他毫不犹豫采用坚决战术,在国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以牙还牙”,正面对七十四师发起进攻,争取全部歼灭国军主力部队,从而借此打破国军所谓的从中间突破的战略计划。
蒋介石
为了完全实现覆灭国军七十四师的战略计划,粟裕更是对麾下部队做了战前工作,告诉所有围堵的纵队传达了严令,宁愿让其余部队逃走,也要将全部的实力放在歼灭七十四师的身上。
一九四七年五月十三日,孟良崮战役正式爆发。战斗拉开帷幕,华东野战军直接牵制住国军七十四师,为其余的三支兄弟部队争取掩护,让他们顺利形成战略包围圈。
国军七十四师接连对华东野战军发动猛攻,妄想冲出包围圈,但是无奈被我军死死咬住。国军七十二师师长看到从正面突围异常艰难,而且还和左右两边的军队失去了联系,同时后撤方向垛庄也被我军占领,无奈之下只得退回到孟良崮等到支援。至此,华东野战军对国军七十四的合围也成功形成。
尽管国军七十四师已经进入我军的包围圈,但是对于我军来说还是处于不利局势的。毕竟华东野战军面对的对手是老蒋的左膀右臂,七十四师更被称为王牌部队之首,不仅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都是属于美式化,同时部队里老兵规模高达百分之九十,哪怕是新兵蛋子也是服役过一年,可以说这支部队战斗力极为强悍。
甚至在国民政府军队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如果有十个完整编制的七十四师,就可以完全统一中国。最重要的是,国军七十四师是老蒋的嫡系部队,全军上下每一个人都对国民政府非常忠诚。
国军部队
所以当国军七十四师陷入我军包围圈的消息被敌军知道后,他们其实当时都非常不相信的。
不过此时的老蒋一直觉得自己的七十四师是“尖刀”,于是命令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我军主力进行牵制,然后出动十一师和六十五师等九个师的规模,从而对华东野战军主力部进行全面合围。
现如今的战局形势对华东野战军异常的紧张,也就是说如果华东野战军不能在孟良崮一带速战速决,那么到时候面对华东野战军的时候,就是国民政府军队十个师的包围。
更难的是,国民政府的很多部队距离孟良崮也就两天左右的距离,所以华东野战军此时的敌人不仅仅是国军七十四师,还要和时间赛跑,争取在最快的时间里全部歼灭敌军,不然就会变成被敌军反包围的情况。
时间紧急,任务艰巨,华东野战军主力部当即首要任务就是不惜一切将孟良崮攻占。五月十四日,我军对孟良崮进行全面进攻,所有炮弹向雨点子倾斜而下,国军七十四师驻守的孟良崮也变得满目疮痍。
不过国军七十四师确实非同小可,战斗力不愧为国军王牌军队之首,尽管我军对其发动狂轰滥炸,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情况,但是国军七十四师并没有崩溃,而且还能连续三次对我军反冲击,妄图打开缺口逃出去,不过每次突围都被华东野战军打回去。
战斗持续到晚上都没停下来,华东野战军也一直对孟良崮阵地进行炮击、冲锋,但国军七十四师实在是过于顽强,始终打不破。
国军将领
当然这只是“开胃菜”,张灵甫带领七十四师一直进行顽强反击,阵地上到处都是尸体和丢弃的武器。
我军为了防止敌人的反击成功,甚至指挥员都以身作则端着武器上战场进行冲锋,抵挡住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华东野战军如果想要打破这种局势,我军就集结重兵端掉了国军唯一的水源地。这个区域被我军占据之后,国军七十四师为此疯狂发动进攻,毕竟水乃生命之源,如果这个水源地被我军控制,那他们真的就陷入绝境了。
在当天时间里,国军七十四师使用迫击炮多次进行轰炸,掩护敌军夺取被我军占据的水源地。华东野战军当然也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所以拼死都要将它控制在自己手里。
战役已经越来越到了白热化的情况,届时对于我军最大的难题就是,如果还不能快速解决处于孟良崮的国军部队,那么我军就会陷入被包围的情况。数日的激战,导致敌我两军的士兵体力到达极限,华东野战军总部直接传达指示,让所有人包括指挥官、后勤人员都冲上去。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端掉孟良崮,华东野战军都出动了全部预备队和警卫队。也是在我军全力一击下,孟良崮阵地的所有国军都被我军消灭,师长张灵甫也因为兵败自杀身亡。
仅仅三天的时间,华东野战军就消灭了所有国军,这场战役的惨烈程度可谓是首屈一指。
火炮
粟裕和张灵甫的抉择
但是不管怎么看,粟裕将军首先命令部队消灭国军七十四师,是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华东野战军此次战略计划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不采用我军平常的套路“首先攻打实力薄弱的一方”,却选择将首要进攻目标直指国军五大王牌之首的七十四师呢?
当时粟裕将军认为,解放战争已经持续了将近八个月,我军战士不仅具有很强战斗力,而且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部队实力也是增长了好几倍。
总得来说,当时解放军部队的整体实力,无论从经验还是武器上,都具备和国军王牌部队一战的能力。
敌军可能也不会想到,解放军竟然如此大胆对王牌部队发起攻击,也确实是可以做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华东野战军这一战略计划,就相当于“从万军群中取敌将首级”。
粟裕将军集结九个纵队规模,对国军王牌七十四师进行围歼,粟裕将军集结如此多的兵力,是否真的是因为七十四师孤军贸然推进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张灵甫带领的国军七十四师身为王牌部队之首,虽然看不起其余友军部队,但是张灵甫作为一个战斗经验十足的老将,也绝对不会犯这种轻敌和冲动的错误,可以说很多人都是完全小看了张灵甫。
国民党士兵
细思极恐的是,当国民政府军队全面冲锋的时候,国军七十四师作为处于中间位置的部队,也是我军首个突破对象,它的周围几乎全是友军。
孟良崮战役开始之后,国军七十四师周围的友军部队其实都离他非常近。其中离孟良崮的国军部队,最少的仅仅六公里,如果他们想要支援七十四师,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大家都知道国民政府内部非常腐败,各个派系都明争暗斗、互相看不顺眼,嫡系部队和其他杂牌军之间更是有很多矛盾。
但是粟裕将军能够将国军七十四师全军覆没,绝对不是因为张灵甫“亲自送上门”,也不是张灵甫指挥有误。
当时对于国军七十四师周围的友军部队,粟裕将军一直都有所提防,同时还出动了四个纵队进行阻击敌人支援的部署,粟裕大将也就是利用敌军各个派系都明争暗斗。
当华东野战军将国军七十四师包围之后,老蒋甚至觉得此时就是和解放军决一死战的机会。
所以老蒋直接下令让张灵甫带领七十四师驻守在孟良崮,牵制住解放军主力部队,同时还告诉其他部队快速支援七十四师,妄想以七十四师集结更多的兵力。
此时大家也很容易看出,在山东解放区的关键一战就在于,国军七十四师是否可以坚守住,和华东野战军可以在被包围之前歼灭七十四师。
此战中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指挥官上,华东野战军都强于敌军。
仅仅三天时间,就将七十四师全部消灭,整整三万两千多人直接被歼灭,老蒋的鲁中决战计划也不了了之。
军民一条心
张灵甫兵败的真实原因
如果不是说张灵甫带领的七十四师兵败不是因为贸然前进,那到底有什么原因呢?有九个原因。
一、战斗力方面
解放战争开始,七十四师老兵占据百分之九十,剩下的全是新兵。
经过多次战役部队里的老兵都损失很大,新的战士几乎都是强行征进去的,并没有对战争有多大的热情,所以种种方面来看,七十四师战斗力其实不如从前。
二、指挥官方面
处于抗日时期的时候,国军七十四师有大一半都是军校出身,同时也有大批预备干部。解放战争爆发后,部队里很多干部将领都相继战死,预备干部顶替后仍然不够,只能从基层上提拔。
孟良崮战役发生之前,很多干部都已经战死,那时候的七十四师也就只剩下三分之一是军校出身,指挥能力大家也都能知道是怎样的。
三、战斗意志
抗日的时候,军队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每个人都知道为了什么而战,为了祖国人民而战,所有官兵才奋不顾身。但是解放战争中,都是和自己同胞而战,没有人对同胞有仇视心理,所以对于内战都十分消极。
这种厌战心里一旦萌生,部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开小差的,七十四师虽然是王牌军队,但依旧存在厌战、逃兵的存在,尤其退守到孟良崮,整个部队都充斥着消极的气氛。
孟良崮战役
四、百姓的支持
那时候百姓都说,刚赶跑了日寇,又出现了国军。老百姓对于部队可以说是极其信赖,所以才会帮助部队,但国军在内战的时候,竟然强行抢粮,所以在百姓心里国军和日寇差不多。
国军七十四师即便没有这样的现象,但百姓依旧对他们不信来,想着他们早日战败。
五、侦察工作
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的侦察部队,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将敌人的情报掌握好,胜率也就会更大。在解放战争的时候,老百姓对国军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更别说给他们送情报。
即便国军七十四师有自己的侦察部队,但是如此庞大的战争规模,再怎么侦察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国军七十四师才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六、战术方面
解放战争的时候,国军都只是依靠火炮和先进武器,根本不敢在晚上作战,战术方面太过于死板。
国军每次一到阵地,就马上构筑防御工事,国军七十四师自己被困在孟良崮,自己的先进武器也没办法发挥作用,只能等待着被歼灭。
孟良崮战役全景图
七、友军的不重视
国军在抗日时期,虽然各派系都有所争斗,但是大家为了打鬼子都放下偏见。
解放战争开始后,很多杂牌军都对嫡系军队不满意,打仗的时候也不会顾及,所以在国军七十四师被包围的时候,支援部队总是非常缓慢,哪怕距离很近也要有理由不去增援。
八、互相配合
七十四师之前有很多战斗经验丰富的炮兵,他们可以对步兵进行掩护,但是在孟良崮战役发生前,炮兵就损失惨重,再加上张灵甫自己坚守孟良崮,导致自己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这也算是自作自受吧。
九、指挥方面
解放战争发生后,国军内部指挥权非常乱,谁也不服谁,这才导致部队执行任务不积极。国军七十四师的命令没有得到及时的执行,再加上将领直接都不服气,坐看对方死也是习惯。
国军方面一直想着以国军七十四师为中心,集结大批部队,没想到自己却被包围。张灵甫在抗日的时候表现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跟错了队伍,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失败也就是注定的了。
视频链接:
老蒋到死都无法得知,国军74师为何在孟良崮惨败?其实不怪张灵甫
发布于:天津市